本文由成都插花花艺培训蜀国之声整理发布
插花与人文之善“ 人文之善 ”是社会生活的境界 、人际交往的境界 。 追求“ 人文之善 ”, 就是 “以花传情 ”, 是以花草这一 美丽的使者传递友谊 、祈福致贺 、寄托哀思 、营造氛围 、 点缀生活 、和谐人际 。 中国人尚礼 , 而鲜花礼仪正是一种十分高雅的礼仪交往形式 , 且雅俗共赏 。 因此我国民间素有以鲜花相赠 , 藉以为念的习俗 。 早在公元 前 11— 公元前 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 , 我国就有男女惜别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 情的风俗。 南北朝时 , 就曾有这样的记 述 :“折花逢驿使 , 寄与陇头人 。 江南无所有 , 聊赠一 枝春 。” (陆凯 《赠 范晔 》 )。 唐代 , 还有 “ 杨柳含烟灞岸春 , 年年攀折为 行人 。”
《赋得灞岸 柳留 别郑 员 外 》)和 “ 濯濯长亭柳 , 阴连灞水流 。赠行多折取 , 那得到深秋 ?” (戴叔伦 《赋得长亭柳 》)等 关于折柳相送的诗句 。 而在我国古代以应 时花卉装扮节日 、 款待亲朋的习俗更是盛行不衰 。 如北周时 , 庾信在 《杏花 》中写道 :“ 春色方盈野 , 枝枝绽翠英 。 好折待宾客 , 金盘衬红琼 。”说明普通人家已经开始采摘 鲜花来尽地主之谊 。 五代时 , 南唐后主李煜于每年的“花朝 ”举办盛大的插花展览来庆 祝节日 , 便又开启了大型专题插花展览的先河。 及至今日 , 我们每逢年节假日都会买花 、赠花 , 用鲜花来装点家居 , 每逢大型活动 (会议 、演出 、庆典等 )都少不了用插花花艺来布置环境 , 这些虽更 多地有赖于中西文化的融汇 , 但一方面也是对传统插花艺术追求 “ 人文之 善 ”这一生活和交往境界的延续与发扬 。
“ 宗教之圣 ”狭义地讲是“佛 ”的境界 , 广义来说是信仰的境界 、精神的境界 。 追求 “宗教之圣 ”, 狭义地讲就是追求佛祖拈花一笑间的圆满 , 广义来说就是 “托 物言志 ” , 两者都是要通过对已经人性化 、品格化了的自然花草的安置与应用 , 来展示觉悟 、表达志趣 、抒发情感 , 实现自我精神品性的凝练 、比照与升华。我们所熟悉的花格 、花意象 , 正是这一追求的集中体现 。 如以 “ 出淤泥而不染 ”的莲为 “圣洁 ”, 以 “暗 香浮动 ”的梅 、“ 生于幽谷 ”的兰 、 “虚心 ”的 竹和 “ 傲霜 ”的菊为 “ 君子 ”, 以松之 “经冬不凋 ”为 “ 寿 ”, “立身乱石 ”为 “健 ”, 此二者并称以 为 “贞 ”等 。 反映在花型上则表现为 :汉魏六朝 时期的插花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 , 追求清静 恬淡 , 庄严肃穆 ;隋唐时期以宫体花为主 , 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 ;宋代以理念花为 主 , 讲究理性内涵加之清 丽外形而成纯美的意 境 ;元代以心象花为主 , 藉以消愁书愤 , 往往怪异 生冷 ;明清时期与新理念花 、写景花和象形花并称的文人花 , 不重排场 , 不为祈福 , 主要讲求情趣。 而文人花正是寄予了这一内涵的传统插花艺术的典型代表 。 在我 国现今青年花艺师的创作中也有可称之为文人花的作品 , 如刘飞鸣和 邬帆在 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荣获 金奖的现代花艺作品 “萧瑟秋风今又是 ”和中国首届插花花艺大赛冠军得主万宏的东方式盘花作 品 “ 采菊东篱下 ”等 。 这些作品可谓是传承传统插花艺术展现 “ 宗教之圣 ”这一信仰和精神境界的星火之作 。
本文由hy.cdhqpx.com更多知识分享,同时欢迎到校参观学习,可预约免费试听!蜀国之声随时欢迎您的加入!
本文由成都插花花艺培训蜀国之声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