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成都插花花艺培训蜀国之声整理发布
花艺的起源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中,插花艺术虽然属于小花小道,但是纵观其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却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4500余年之遥。它几乎是伴随着人类的精神文明同步走来,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这支小葩究竟何时何地、何种形式开始溶入人类生活,溶入人类文化之中的,目前尚无定论,难以考证。对此问题插花界较集中的看法有两方面:
⑴ 源于佛前供花持此观点者有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部分插花界人士,他们认为插花艺术最早形式是由佛前供花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其理由论据来源于史书,佛教经文中的记载,如《南史·晋安王子·懋传》中记“……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认为这是中国有关插花的最早记载。
根据史书记载来看,这条插花源流的传播路线恰巧与佛教由印度兴起后,向国外发展的北传路线十分吻合,那么随着佛教连同佛教艺术、佛教礼仪一起传播也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因为佛前供花是佛教的主要供奉方式之一。
关于日本插花的兴起,中、日的史书皆有明确记载,是源于佛前供花的。佛教于公元6世纪由中国传入日本,当时为日本飞鸟时代,推古天皇的太子圣德摄政,指导政治与文化,他对佛教狂热崇拜,多次向中国隋、唐王朝派遣使者朝贡学习,致力于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引进。
使者小野妹子曾先后三次到中国,将唐代的礼仪、佛教艺术(包括佛前供花及供花的瓶器、祭坛器皿等)不断引入日本,加之圣德太子大兴土木,修造寺庙,聚集众多僧人、女尼大力宣传佛教,从而奠定了日本早期佛教艺术的发展基础,同时也促进了祭坛插花的兴起,并开始发展为早期在僧侣中流行的祭坛插花。
佛教自由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兴起后,传遍了亚洲各国,并成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及一些国家的国教,对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插花艺术直接源于佛前供花或在供花催生下发展起来的都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插花源于佛前供花之说在某些国家确是事实。
⑵ 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持此观点的主要是中外一些插花人士从插花的广义概念出发提出的,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直接用采折的花枝(切花)捆绑或插摆成花束、头花、襟花、花环或插入器皿中而发展起来的,用于原始的崇拜、祭祀、辟邪、驱魔和馈赠、传情等习俗中,如早在4000~5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将齿叶睡莲插入瓶、钵中作为墓室壁画,表示对死者的怀念与哀悼;古希腊人早在3000~4000年前用瓶花和花环作为婚礼中的装饰物,表示喜庆和祝福。
在中国远在佛教传入之前,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1~3世纪)民间已有上述原始插花形式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这在中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和楚国杰出诗人屈原的《楚辞》作品中都有许多生动的描述。
《诗经●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芍药花)。”这是描写未婚青年男女手持鲜花香草到河边去祭祀、嬉戏,双方相爱,别离时互赠芍药花的爱情歌谣。又如《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记:“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枌是榆树的古称;荍是锦葵花的古称;椒是香草或花椒。这首歌谣是记述陈国的一种民俗,男女青年聚集在树荫下跳舞唱歌,谈情说爱的情景,男青年夸赞女青年的貌美似锦葵花;女青年则以一束香草回赠男青年,互传爱慕之情。再如《楚辞●九歌●东皇太一》记:“瑶席兮玉,盖将把兮琼芳……。”此意是指铺着瑶席,上面压着玉,合手捧着成束的美丽鲜花。诸如此类的记载有很多,这充分说明,远在3000多年前,中华先民对花卉就有了多种多样的审美创作活动,创造了原始的插花表现形式,成为当今许多礼仪插花形式的雏形,所以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之说是历史的事实。
本文由hy.cdhqpx.com更多知识分享,同时欢迎到校参观学习,可预约免费试听!
本文由成都插花花艺培训蜀国之声整理发布